核心提示:法定扶养义务人在不同亲属关系中有不同范围。在夫妻关系中,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父母与子女间,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对于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一、法定扶养义务人包括哪些
法定扶养义务人在不同亲属关系中有不同范围。
在夫妻关系中,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这意味着在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在生活上需相互照顾、经济上相互供养。
父母与子女间,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对于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同时,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在兄弟姐妹方面,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法定扶养义务人包括哪些
二、年满六十属于被扶养人吗
判断年满六十者是否属于被扶养人,需依据具体情况。
在法律层面,被扶养人通常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
若年满六十的人,丧失劳动能力且没有其他生活来源,依靠他人扶养生活,那么其可认定为被扶养人。比如,因身体患有严重疾病,无法继续从事劳动获取收入,同时也没有退休金、积蓄等生活来源,只能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提供生活费用和照顾,这种情况下就属于被扶养人范畴。
然而,若年满六十者虽达到一定年龄,但依然具备劳动能力,能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维持生活,或者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足以保障自身生活,如丰厚的退休金、稳定的投资收益等,就不能简单将其认定为被扶养人。总之,年满六十是否为被扶养人,要综合考量劳动能力与经济来源等多方面因素。
三、被扶养人年龄以什么时间为准
被扶养人年龄一般以侵权行为发生时或交通事故等损害事实发生时为准。
在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中,这一确定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损害行为发生的时刻,明确了被扶养人当时的状况,以此来计算扶养费等相关赔偿项目更为合理和准确。以该时间节点来判断被扶养人的年龄,能够客观反映出因侵权行为给其扶养关系带来的实际影响。
例如在交通事故纠纷里,事故发生瞬间被扶养人的年龄决定了其应获得扶养费赔偿的年限等具体数额。这能确保赔偿责任的划分与被扶养人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也符合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则。并且,以此时间为准也便于司法实践中的统一操作,避免因选取时间的不明确而导致裁判结果的差异,维护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版权及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fawu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