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离婚后协议书需要公证吗?离婚协议书并非必须公证。其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内容合法且在婚姻登记机关备案就具法律效力。公证能增强证明力,更易被法院采信,但不是生效必备条件。是否公证由当事人依自身情况决定。接下来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离婚后协议书需要公证吗
离婚协议书并非必须公证。
从法律角度而言,离婚协议书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及他人合法权益,且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时提交备案,就具有法律效力。
公证的作用在于增强协议的证明力。经过公证的离婚协议书,在证据效力上可能会更强。若日后双方就协议内容发生争议诉至法院,经过公证的协议在真实性和合法性方面,相对更容易被法院采信。
然而,公证并非离婚协议书生效的必备条件。即便未进行公证,只要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离婚协议书依然有效并对双方产生拘束力。是否选择公证,可由当事人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若担心协议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为增强协议的公信力,选择公证是一种可行方式;若认为协议内容清晰、双方履行意愿明确,不进行公证也不影响协议的法律效力。
二、被起诉离婚要证据吗
被起诉离婚时,是否需要提供证据需视情况而定。
若同意离婚,对于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归属等争议焦点,有必要提供证据以维护自身权益。比如,主张对方存在隐藏、转移夫妻共同财产行为,需提供银行流水、房产交易记录等证据;争取子女抚养权,可提供自己经济状况良好的证明、孩子长期随自己生活的证据等。
若不同意离婚,也可提供证据反驳对方离婚理由。例如,对方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起诉,可提供双方近期共同生活、交流互动的证据,证明夫妻感情尚未破裂,还有修复可能。
总之,证据在离婚诉讼中至关重要,它能支持自己的主张,影响法院对财产分配、子女抚养等问题的判决。即使被起诉处于相对被动位置,积极收集和运用证据,也有助于在离婚诉讼中争取有利结果。
三、离婚后再处理财产可以吗
离婚后可以再处理财产。
在离婚时,若双方对部分财产未作处理,比如存在遗漏的夫妻共同财产,或者离婚时因某些原因无法对特定财产进行分割,那么在离婚后可另行协商或通过诉讼方式处理。
如果是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中对财产分割存在漏项,一方发现后可与对方协商重新分割;协商不成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对漏分财产进行分割。
若发现另一方在离婚时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离婚后发现的一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
总之,离婚后基于不同情形,是能够再对财产进行处理的,当事人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来维护自身财产权益。
以上是关于离婚后协议书需要公证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我们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版权及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fawu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