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对于未成年人作为被扶养人,通常是未满18周岁。对于成年被扶养人,一般是指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人,并无特定的年龄起点要求。实践中确定被扶养人,需综合具体事实和证据,结合法律规定全面判断。
一、被扶养人需年满多少周岁
被扶养人年龄认定因情况而异。
对于未成年人作为被扶养人,通常是未满18周岁。这是基于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这个阶段缺乏独立生活和自我保障能力,需要他人抚养照顾。
对于成年被扶养人,一般是指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人,并无特定的年龄起点要求。判断此类被扶养人,关键在于其是否确实失去通过自身劳动获取生活来源的能力,以及是否没有其他稳定的经济支撑渠道。例如,因严重疾病、伤残等原因无法从事劳动且无积蓄、养老金等生活依靠的成年人,可认定为被扶养人。
实践中确定被扶养人,需综合具体事实和证据,结合法律规定全面判断。
被扶养人需年满多少周岁
二、如何认定被扶养人年龄
被扶养人年龄认定通常依据有效身份证件,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法定证件上所记载的出生日期来确定具体年龄。
若存在证件记载出生日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特殊情形,可能需要综合多方面证据来认定。例如,出生医学证明,这是证明出生时间的重要原始材料;医院的接生记录、防疫接种记录等也可作为辅助证据,用于佐证实际出生时间。
对于没有上述常规证明材料的情况,可考虑通过证人证言来认定。需多个无利害关系的证人,如邻居、亲友等,提供关于被扶养人出生时间的相关情况说明。同时,可能还需结合当地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出具的证明,以进一步确认年龄情况。
司法实践中,认定被扶养人年龄需遵循严谨的证据规则和法定程序,确保认定结果准确无误,切实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三、被扶养人的年龄起算点如何计算
被扶养人的年龄起算点在司法实践中有明确界定。通常,以侵权行为发生时作为起算点来确定被扶养人的年龄。
在人身损害赔偿等涉及被扶养人生活费计算的案件中,以此为标准进行衡量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侵权行为的发生是导致后续一系列赔偿责任产生的根源,以此时被扶养人的年龄状况作为基础,能准确、合理地计算出相应的扶养费用。
对于未成年人作为被扶养人的情况,从侵权行为发生时其实际年龄开始计算,直至其年满十八周岁,以确定需支付扶养费的时长。而对于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被扶养人,同样自侵权行为发生时起算年龄,结合其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计算扶养费用支付期限。如此规定,旨在确保司法裁判的公平公正,准确反映被扶养人的实际情况与赔偿责任的对应关系。
版权及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fawu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