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双方出轨怎么判?在双方出轨的离婚案件中,法院判决会综合多方面考量。财产分割一般均等,有特定恶劣行为可能少分或不分,出轨致精神损害可能倾向无过错方;子女抚养权看抚养条件;损害赔偿通常只有无过错方有权请求。
一、双方出轨的判决原则
财产分割:
一般原则: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均等分割,这是基于婚姻关系中双方对财产的共同贡献。
特殊情况:若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等行为,可能会少分或不分财产。
照顾无过错方:虽然双方都有出轨行为,但若能证明一方的出轨行为给另一方造成了较大精神损害,在分割财产时,法院可能会适当倾向于无过错方(相对而言受损较小的一方)。
子女抚养权:
法院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双方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与子女的感情等因素都会被考虑在内。
损害赔偿:
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认定双方都能获得损害赔偿,通常只有无过错方(或相对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如果双方的出轨行为都比较严重且均有证据证明,可能双方都难以主张该项赔偿。
二、“谁出轨谁净身出户”约定的效力
有效情况:
若该约定是夫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定有效。
这体现了双方对婚姻关系的重视和对家庭财产分配的预先安排。
无效情况:
若约定过于绝对或存在不合理之处,可能被认定无效或部分无效。
例如,“净身出户”的约定可能会剥夺出轨方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与法律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原则相冲突。
法院综合考虑:
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双方的财产状况、婚姻持续时间、过错程度等,来判定财产的具体分配。
并非单纯依据“谁出轨谁净身出户”的约定来执行。
三、对方出轨是否会导致净身出户
法律规定:
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情况下,仅因对方出轨并不必然导致其净身出户。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通常是均等分割,出轨行为并非法定的导致一方少分或不分财产的直接依据。
过错与损害赔偿:
若出轨行为构成法律上的过错(如重婚、与他人同居等),无过错方可以在离婚时主张损害赔偿。
损害赔偿主要是对无过错方精神和物质上的补偿,并非直接让过错方净身出户。
忠诚协议:
若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后签订了忠诚协议,明确约定一方出轨就净身出户,该协议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可能会得到法院支持。
但如果协议内容显失公平或存在其他无效情形(如胁迫、欺诈等),则可能无法完全按照协议执行。
综上所述,在涉及双方出轨的离婚案件中,法院的判决和财产分割会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双方的财产状况、婚姻持续时间、过错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有效的忠诚协议等。单纯的出轨行为通常不会使对方净身出户,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财产分割和损害赔偿等问题。
版权及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fawu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