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通常经司法确认有效的离婚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离婚协议在完成离婚登记后生效,未经司法确认时,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不能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经法院确认效力后,与法院判决有同等效力,此时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措施多样,法院执行会遵循法定程序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离婚协议确认效力后是否可强制执行
一般而言,经过司法程序确认有效的离婚协议是具备强制执行力的。这意味着,一旦司法确认程序完成,该协议便获得了特殊的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在双方完成离婚登记后开始生效。若一方未按照协议履行自己的义务,另一方不能直接凭离婚协议申请强制执行。但是,如果离婚协议的效力已经得到法院的确认,那么它就与法院的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此时,若一方仍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以及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等。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会遵循法定程序,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确认离婚协议效力的诉讼费如何收取
对于确认离婚协议效力的案件,诉讼费的收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仅确认离婚协议的效力,没有涉及财产性诉求,则按照非财产案件的标准收费,每件案件收费50至100元。
若离婚协议中涉及财产分割,且财产总额在20万元以内,则不另行收取诉讼费;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的比例交纳诉讼费。
具体的计算方法和缴纳方式应参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法院将确定最终的诉讼费数额,当事人需按照法院的通知进行缴纳。不过,在实践中,由于地区和案件情节的不同,诉讼费的具体收取可能存在细微差别。
三、确认离婚协议无效的诉讼时效规定
确认离婚协议无效并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诉讼时效主要适用于请求权,而确认合同无效是形成权的行使,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离婚协议类似于民事合同,如果存在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无效。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主动进行审查,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然而,如果一方因无效协议获得了财产,另一方要求其返还,这个请求权可能受到诉讼时效的约束。通常情况下,向法院请求保护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在探讨离婚协议确认效力后是否可强制执行的问题时,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即使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未经法院判决、裁定等法定程序赋予强制执行力,一般不能直接申请强制执行。不过,如果对方不履行离婚协议约定的内容,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后,该生效判决是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此外,关于强制执行的具体范围、方式等也有相关规定需要遵循。
版权及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fawu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